發布時間:2021年12月28日
生活中例子
曾經有一條奇葩的新聞在網上被大肆傳播:一名銀行員工因為不喝老板敬的酒,被抽耳光。這件奇葩的事被曝光后,涉事銀行立刻做出回應:對勸酒的和抽耳光的,都給予了嚴厲的處分!不過,鬧成這樣,這名銀行員工以后還能混得下去嗎?這種讓人煩透了的“勸酒文化”,能不能就此剎住?為什么明明你不想喝,我也不想喝,可大家還都要拼死逼著彼此喝呢?
每一件事情背后,都有其商業邏輯。這件事情的邏輯是,領導們需要通過勸酒這種行為,來完成“服從性測試”;如勸酒、改稿、拎包 、撐傘屬于行為的服從,是不真實的;內心的追隨才是真正的領導力采取了特殊保護措施。
服從性測試無處不在
是有道理才服氣的員工更好管,還是無條件服從的員工更好管呢?當然是無條件服從的員工更好管。讓員工服氣要靠領導力,而讓員工服從只要靠權力就行。但是,這就需要愿意服從的員工。所以,服從性測試,無處不在。強盜用“留個把柄”的方式,對小弟做服從性測試;甲方用“改來改去”的方式,對乙方做服從性測試;女生,用“無理取鬧”的方式,做男友服從性測試。那么,公司領導進行服從性測試的方法呢?那就太多了。比如,故意做生活不能自理狀,看看下屬會不會幫他拎包、幫他打傘、幫他開車門。有一次,在機場的擺渡車上,一位處長狠狠地打電話罵助理:“你怎么收拾行李箱的?少帶了東西!這下我怎么辦?!”就在這時,處長突然掛了電話,一躍而起,幫一位正在上車的男士把箱子一把拎上車。后來聽對話,我才知道那位男士是局長。剛剛還“生活不能自理”的人,突然變得非常有能力,開始對另一個“生活更不能自理”的人悉心服務,只因為對方是自己的領導。真的是職位越高,生活自理能力越差嗎?當然不是。這種單向的“生活不能自理”,本質上是制度化的“服從性測試”--拎箱子這種小事你都不能為我做,那以后在大是大非的問題上,我怎么能指望你絕對服從?勸酒,也是傳統的“服從性測試”項目。
領導說:“小王,這杯酒,我敬你?!?/p>
小王趕緊說:“領導,哪有您敬我酒的道理,您折煞我了。我一直和同事們說,我特別仰慕領導的魅力,特別感謝領導的栽培。只是一直苦于沒有機會參與重大項目,不能好好報答領導。您的恩情,我一直都記著。有任何用得到的地方,以后您隨時吩咐,我一定隨叫隨到,唯領導馬首是瞻。這三杯,我先干為敬。領導說:“慢點慢點,別喝多了。你臉都紅了?!?/p>
領導說:“慢點慢點,別喝多了。你臉都紅了?!?/p>
小王擺擺手:“沒事的,領導。我平常不能喝酒,一喝酒就過敏,但今天就是高興?!?/p>
領導滿意地點了點頭,微笑著轉過頭去,開始測試小張。
總結
勸酒,不是酒文化,而是酒文化中的惡習,是對酒文化的扭曲?,F在,隨著文明的進步,這種惡習已經有所改變。但是,估計要隨著一兩代靠喝酒上位的領導退位,才會有大的改觀。為什么?因為如果突然不勸酒了,那領導們年輕時豈不是白喝了、白練了、白被測試了?但是,我還是試著勸癡迷于勸酒、癡迷于服從性測試的領導們一句話:真正的領導力,來自內心的追隨,而不是行為的服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