發布時間:2021年5月1日
1.小麥磨碎:小麥磨碎,皮多粉少,皮呈梅花瓣狀。
2.拌料:磨碎的小麥加入母曲和水,均勻攪拌。
3.踩曲: 拌好的曲料放進曲盒,踩成四周緊、中間松的龜背型。
4.入倉發酵: 踩制成型的曲塊按“橫三豎三”的陣列方式擺放,曲塊與曲塊之間用稻草隔開,密閉發酵。發酵期間經過兩次翻倉。
5.拆曲:發酵期滿后,將倉內的曲塊與稻草徹底分離,轉入干曲倉。
6.貯存: 曲塊放進干曲倉貯存6個月以上。
7.磨曲: 成品曲磨碎,計量裝罐。
傳統踩曲
沿用傳統人工踩曲方式,講究操作技藝,確保曲塊松緊適宜,有利于微生物生長及后期發酵。
高溫制曲
大曲在發酵過程中溫度達到60℃以上,在整個大曲發酵過程中優選環境微生物種類,最后形成以耐高溫產香細菌為主的特殊微生物體系。
黃曲率高
發酵后的曲塊分為黃曲、白曲和黑曲。白曲因發酵程度不足造成,黑曲為發酵過度造成,黃曲品質好、發酵程度適宜,因此黃曲率是制曲質量的重要評價指標。多年來,茅造大曲的黃曲率保持在80%以上。